第七屆中國綠色船舶技術高峰論壇廣州召開,共謀航運綠色發展新未來
由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廣東造船工程學會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綠色船舶技術高峰論壇,11月28日在廣州召開。
論壇由中船集團第六〇五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姜華博士主持;中國造船工程學會黨委書記、副理事長李國安致辭。
演講嘉賓圍繞“科技創新引領綠色船舶技術發展”,從船舶綠色化智能化進程、船用發動機技術研究、船舶節能減排裝置、船舶內裝發展、低碳環保船型研發等方面展開分享;來自船舶、航運、海事、水上客運及港務、科研機構等領域的300多位企業代表到場,探討船舶行業可持續發展路徑,共謀航運綠色發展新未來。
張卓先生從政策、技術等方面,闡述了船舶綠色化的最新進展和未來趨勢,智能船舶的研發進展,為船舶行業實現更高水平的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
他認為:隨著國際環保法規日益嚴格,船舶綠色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在此背景下,通過采用新型環保材料、新能源動力系統以及智能化技術,船舶的排放水平和能效都將得到顯著提升。
張文正先生介紹國際社會碳減排目標和戰略、船舶溫室氣體減排總體路線,解析氨 / 醇船舶發動機開發研究情況。
他提出:船舶行業應聯合行業內外的產學研優勢力量,進一步加強甲醇、氨、氫燃燒及排放理論等基礎研究,攻克低碳零碳發動機的關鍵技術,以技術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打造系列化的綠色動力產品體系,在綠色發展賽道中搶占先機。
田斌先生介紹國際溫室氣體減排戰略的發展及其對船舶行業的影響,并介紹各類節能裝置,分析他們在減少碳排放和提升能效方面的積極作用。
他認為:船舶行業需要通過技術創新,推動低碳、零碳能源和綠色動力系統的研發,助力產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符合全球環保要求。
謝江華先生介紹近年船舶內裝需求變化、船舶內裝供應鏈發展,展示了一系列船舶內裝整體解決方案和技術應用案例。
他認為:供應鏈的發展為船舶內裝設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在材料選擇、生產工藝和技術創新方面。同時,隨著設計流程和工具的不斷優化,船舶建造的整體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伍蓉暉女士詳細介紹“鴻鵠”新型2400TEU甲醇雙燃料支線集裝箱船的研發過程,該項目的創新設計理念、技術挑戰及解決方案,特別是在甲醇雙燃料技術的應用方面,展示該船型在環保和能源效率的巨大潛力。
黃埔文沖作為國際領先的支線集裝箱船制造企業,自主研發的各類集裝箱船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享譽全球市場。
論壇同期召開2024第十一屆廣州國際海事展。
300多家參展企業,展示海事產業鏈各環節的最新成果,涵蓋造修船、海洋工程、航運、海洋風電、海洋石油、港口設備等領域的創新產品、技術與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