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廣東航運科技論壇在廣州召開
由廣東造船工程學會、廣東省航海學會、廣東省船東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廣東航運科技論壇,11月27日在廣州召開。
論壇由中船集團第六〇五研究院李明敏研究員主持;廣州航海學院副校長、廣東造船工程學會副理事長陳建平教授為論壇致辭。
演講嘉賓圍繞“聚集科技力量,推進航運技術發展”,從國內航運發展現狀及趨勢、船舶綠色化轉型升級之路、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趨勢與建議、“航運AI”實踐分享等方面進行分享;來自航運、船舶、物流、配套、研究機構等領域的300多位參會代表到場交流,探索航運科技新未來。
李坤先生表示,船舶運輸具有運能大、邊際成本低、單位能耗低、污染小等優勢。隨著我國運輸結構的調整,水運占比將進一步擴大。
他認為:受國家政策支持,內河貨運量將穩步增長。近中期,內河貨運主要以“電”和“氣”為主,LNG與電動船呈現互補關系;對于大噸位船舶(兩千噸以上),以LNG應用為主,采用單燃料或微引燃天然氣發動機技術,并結合氣電混合動力系統;而航程較短、航線固定的小型貨運船舶和客船,則主要采用純電池動力技術。
孫鐵銳先生列舉船舶綠色化轉型升級的幾個關鍵問題、措施與實踐方法,包括“綠色珠江工程” 構想、產業協同、裝備研發等。
他提出:未來隨著船舶綠色化轉型關鍵技術的突破,產業體系成熟完善、定價合理,航運企業訂貨將首選清潔動力船舶,環境友好型船舶將逐步取代傳統船型,從而有效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
初佩林先生介紹了航運業綠色低碳相關法規,并列舉了行業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的實踐案例。他分析了我國航運業在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建議。
他提出:推動我國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首先需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制定總體路徑和政策制度方面的主導作用;同時,應加速實現船舶替代燃料的規模化應用,提升能源效率;此外,還應深度參與國際合作,通過技術共享與經驗交流,增強我國航運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國際影響力。
赫磊先生分享AI“小瑞”賦能工作案例,展示數據如何驅動AI產生價值,列舉AI在航運業中的應用場景,幫助大家了解AI在航運領域的實際應用。
他認為:數智化的目標是應對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形成核心競爭力,數智化的策略是平臺搭建和數據驅動的“互為前提”和“互為增強”,數據資源及其利用,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主題之一。
論壇同期召開2024第十一屆廣州國際海事展。
30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品牌參展,覆蓋了從船舶設計、研發創新、生產制造、配套設施、運營管理到售后服務全產業鏈,展示行業的最新成果與多項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