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韓國造船企業尚未接到任何海工裝備訂單
韓國石油公社油價信息服務公司Opinet近日表示,截至6月19日,布倫特原油價格、西部德克薩斯產原油(WTI)價格、迪拜原油價格分別為42.19美元/桶、39.75美元/桶和42.81美元/桶,相比年初均下降了近40%。但考慮到4月中旬布倫特原油價格和WTI價格曾分別暴跌至19.33美元/桶和10.01美元/桶,最近兩個月來油價實已經出現小幅回升。
隨著國際油價呈現恢復趨勢,今年年初凍結的新船市場訂單近期已經開始回暖。韓國三大造船企業現代重工集團、大宇造船、三星重工除了從卡塔爾接到192億美元的LNG船訂單外,還連續承接了俄羅斯LNG駁船、歐洲某船東化學品/成品油船等追加訂單。今后一段時間,俄羅斯和莫桑比克正在推進中的大規模LNG項目也很有可能會釋放大規模LNG船訂單。
截至目前,今年韓國造船企業還沒有承接到任何海工裝備訂單。今年的全球海工市場之所以如此冷清,是因為從今年年初開始,國際油價就一直下跌,到了4月20日,WTI價格更是暴跌超300%至-37.63美元/桶,創下歷史首次負值紀錄。通常情況下,全球石油巨頭會在國際油價達到60美元/桶以上時進行海工裝備的招標,這是由于海工裝備開采原油和天然氣等資源的成本較高,在低油價時下單會承受很大的資金壓力。
今年以來,受油價暴跌影響,海工裝備領域如浮式生產儲卸油船(FPSO)、浮式海上石油生產裝置(FPU)等多數重大項目被迫中斷或無限期推遲。
韓國KB證券分析師鄭東益對此分析認為:“一般情況下,國際油價在60美元/桶以下時,海工裝備市場就會萎縮。這對作為主要的海工裝備建造大國的韓國而言非常不利。比如在今年制訂的經營接單目標中,就海工裝備訂單金額的占比而言,現代重工集團是18.4%,三星重工更是高達29.8%。”目前看來,由于全球海工市場已經“冰凍三尺”而且“非一日之寒”,現代重工集團和三星重工要想實現今年的目標已經幾乎不可能。
目前,韓國造船企業仍面臨海工裝備領域設計能力不足等問題,需要求助于外國設計公司,而且還存在材料國產化率下降的問題,超過50%的設備依賴從國外進口;自主設計能力的缺乏還導致海工裝備建造工期和建造成本難以受控,由此帶來的延期交付造成了企業的巨額虧損。
對于韓國造船企業在海工市場的前景,韓國業界一位相關人士表示:“即使國際油價恢復,也很難期待會出現像繁榮期一樣的海工裝備訂單。不過,與外國競爭對手相比,韓國造船企業擁有相當豐富的海工裝備建造經驗,因此只要有項目開始招標,韓國企業對爭取到訂單還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