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我國首次載人深潛北極冰區+航瑞國際+滬東中華+黃埔文沖+中船貿易+長宏國際+大連造船最新動態
9月29日,安徽省港航集團旗下航瑞國際投資建造的首批7000車位LNG雙燃料遠洋滾裝船3號船“鳳凰”輪在上海海通國際汽車碼頭命名交付并首航,進一步擴充了安徽國際遠洋滾裝運輸船隊規模。
首批3艘7000車遠洋滾裝船全部投運后,航瑞國際自有船舶年運輸能力將突破10萬輛。
9月26日,搭載著100名科考隊員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返抵上海。此次科考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由“雪龍2”號、“極地”號、“深海一號”和“探索三號”四船共同實施,是我國規模最大的一次北冰洋科學考察。
在“雪龍2”號保障支持下,“深海一號”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我國載人深潛北極冰區首次下潛,標志著我國深海進入和深海探測能力持續增強。
9月26日,由滬東中華為中國海油中長期FOB資源配套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項目建造的17.4萬立方米大型LNG運輸船3號船“綠能星”號、4號船“綠能月”號命名,計劃于10月中下旬交付,均有望提前投入運營。
9月26日,黃埔文沖聯合中船貿易為韓國最大航運公司韓新海運(HMM)建造的38000噸多功能重吊船首制船H2516,在廣州、上海、首爾三地通過云交付的形式,順利完成交船文件簽署。
同日,該系列船3號船H2518成功下水,實現“交付+下水”雙節點無縫銜接。
9月25日,長宏國際為地中海航運(MSC)建造的11500箱LNG雙燃料集裝箱船CHB2031“地中海·塞麗娜(MSC SERENA)”輪與CHB2032“地中海·埃利安娜(MSC ELIANA)”輪舉行命名儀式。
這兩艘船舶是該系列船中的第五艘和第六艘,標志著雙方戰略合作的持續深化。
9月24-25日,外高橋造船完成2艘船舶開工、2艘船舶出塢等節點,加速沖刺三季度。
開工產品包括為新加坡EPS公司建造的首艘11.4萬噸阿芙拉型成品油船H1395船以及為挪威Frontline公司建造的第5艘15.8萬噸原油船H1590船。
出塢產品包括為Frontline公司建造的15.8萬噸蘇伊士型原油船H1585船和為Grimaldi公司建造的9000車位汽車運輸船H1606船。
9月24日,華南建材參建的極地探險郵輪"道格拉斯·莫森"號從招商工業海門基地碼頭順利開航。
作為Infinity級極地探險郵輪系列的第七艘船,該船首航將先沿塔斯馬尼亞試航,繼而執航2025/26南極季航線,并將于2026年前往歐洲,提供地中海及不列顛群島等地的夏季運營服務。
9月23日,由武漢船舶設計研究院設計的全國首批、浙江首艘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甬利”號下水,標志著我國已經具備了自主研制極地的高端漁業裝備能力,將為全國可持續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9月23日,中國首艘民間遠洋醫療救援船在浙江臺州臨海市舉行下水儀式。
這是中國第一艘集醫療、救援、培訓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公益船舶,具備裝載千余噸救災物資的能力,將為全球多地提供公益醫療與緊急救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