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水下無人系統前沿科技論壇,廣州召開
由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主辦,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水下無人系統學報》編輯部承辦的第三屆水下無人系統前沿科技論壇(廣州),11月28日在廣州召開。
論壇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科技委主任史小鋒研究員主持;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王俊利秘書長、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楊云川副所長為論壇致辭。
演講嘉賓圍繞:AI在水下無人系統中的應用,從海洋先進光聲探測技術、無人系統可信智能導航、無人船自主控制關鍵技術、無人潛航器智能技術應用、強化學習技術在UUV編隊協同任務中的應用探索等方面進行分享;來自科創公司、船舶企業、院所、高校的300多位參會者到場聆聽,探索水下無人系統的前沿科技與實踐成果。
胡浩豐教授表示,海洋復雜環境中的高質量測量是支撐海洋科學研究、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工作的關鍵。因此,如何在海洋環境中實現高精度、高效率的測量,成為當前海洋技術發展的重要課題。
他提出:有機融合光學探測和聲學探測的優勢,可以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實現水下“看得清、看得遠、測得準”。相關核心技術和產品的落地應用,將為核電安全、海洋國防、應急救援等領域提供有力支持。
黃玉龍教授介紹無人系統可信智能導航研究背景、李群框架下高精度一致性可信建模、復雜時變環境下噪聲參數可信學習、厚尾非高斯噪聲干擾下可信融合、衛星拒止條件下場景多模態可信信源,為無人系統可信智能導航研究提供詳實的案例與理論支撐。
他認為:當前無人系統智能導航面臨著動態環境、復雜干擾、衛導拒止等多重挑戰,通過深入研究新型可信智能導航技術,能有效提升導航系統在復雜場景下的精確性、可靠性。
王寧教授從無人船航行狀態感知、運動決策、執行控制等層面,系統化闡述無人船自主航行的智能學習機理,解析無人船自主控制的關鍵技術。
他認為:無人船可以將人類從高危、惡劣、爭議水域中解放出來,是顛覆海上軍事和經濟模式的“國之利器”。搶先突破無人船自主控制核心技術瓶頸,對于“彎道超車”建成海洋強國具有重大戰略支撐意義。
張濤研究員介紹了UUV(無人潛航器)智能化發展的進程,分析UUV的智能化需求和關鍵驅動因素,并提出了當前面臨的技術瓶頸和挑戰。
他提出:隨著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的不斷進步,UUV將朝著設計創新、技術提升、應用場景創新的方向發展,推動整個海洋科技產業向更加智能化、自動化的未來邁進。
陶敬研究員介紹基于強化學習的路徑規劃與避障方法、任務分配與協同決策方法、隊形保持與協同控制方法。
這些技術的發展不僅提升了UUV的自主性和協同能力,也為海洋探索、資源勘探以及軍事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更加高效、靈活的解決方案,為AI技術在水下無人系統中的應用做了前沿性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