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五屆中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論壇,11月27日廣州召開
2024第五屆中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論壇主旨論壇,于11月27日在廣州琶洲保利世貿博覽館召開。
論壇由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上海期貨交易所主辦,廣東省船舶工業協會、廣州市奧馳展覽服務有限公司承辦。
來自船舶、海事、金融等領域的行業專家,圍繞客滾船市場、多用途船市場、期貨市場、船舶工業綠色低碳化發展、高附加值船研發、小型船舶綠色化智能化實踐等話題進行分享,提出具有前瞻性、權威性的解析和指引,共同探討船舶工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
論壇由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譚乃芬女士主持。
李濤先生表示,當前,船舶老齡化嚴重和環保要求嚴苛直接刺激客滾船的市場需求。然而,由于當前歐洲、亞洲地區經濟復蘇乏力,預計未來全球客滾船新船成交量將維持低位但穩中有升的水平。
數據顯示, 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溫,客滾船期租費率水平回升企穩,目前已經超過2016年2.6萬歐/天的歷史前高水平。截至目前,全球客滾船船隊總計3520艘,平均船齡為28年。其中,10年船齡以內的占比22%,20年船齡以上的占比45%。值得注意的是,替代燃料船為95艘,僅占船隊總運力的7.6%,替代燃料以LNG為主。
未來,客滾船的發展方向主要圍繞節能環保性能、裝載能力、豪華舒適性和數字智能化這4項指標。總體來看,客滾船航運市場需求將保持低位增長,市場運力過剩的風險相對較小。在目前大趨勢下,舊船更新和環保要求帶來的新造船需求強勁,重點值得關注的是歐洲地區,以及亞洲市場特別是國內沿海及周邊航線的需求。
譚永旺先生介紹多用途船的概況、特點、分類、船隊介紹、訂單情況、船東情況,以及多用途船的建造船廠,并就市場關聯因素進行分析和展望。
據預測,多用途船市場短期內可能保持堅挺,因為干擾仍在繼續,當前船隊增長預計有限,2024年多用途船隊預計僅增長0.3%,2025年預計增長1.7%,將繼續在短期內提供部分支撐。在較長期內,能源類貨物,特別是可再生能源,預計將繼續提供支撐,尤其是具有重型起重能力的多用途船。
近年來,黃埔文沖在環保型多用途船領域持續發力,交付記錄、手持訂單排在全球前列,服務全球航運業發展。
張卓先生分析促進脫碳化的根本關鍵驅動力、船舶本質節能技術、替代燃料技術面臨的挑戰及新型技術等,為船舶工業綠色科技創新提供詳實的案例支撐與指引。
他表示,替代燃料總體還處在發展的初期,但在新規范規則的推動下加快發展;其中,綠色替代燃料是遠洋運輸最終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選擇,而電力和氫將在短航程、小功率的船上得到廣泛應用。
未來,替代燃料應用進程將顯著加快,船舶行業需要從設計和制造上盡早做好準備。同時,新的減排目標將為海運公司帶來巨大的挑戰,需要海運業各方共同合作,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汪洋先生深度剖析了推動高附加值船型研發的核心要素:運營場景任務驅動、模型化應用、標準化與模塊化設計、生態協同以及綠色可持續設計理念,展示了智能設計在推動船舶工業創新發展方面的巨大潛力。
他指出:國際海事組織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推動了造船廠提出創新解決方案,并促使相關部門加強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的標準化設計。這不僅推動了內河船舶制造的轉型升級,也促進了綠色智能船舶產業鏈的構建。展望未來,船舶行業的發展方向將聚焦于“綠色+智能”和“面向全生命周期協同”理念。
陳曉亮先生介紹小型船舶綠色化智能化的典范應用,他表示,小型船舶綠色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主要為船體線型優化迭代、新材料創新應用、綠色動力廣泛使用、人工智能信息技術賦能船舶生態鏈。
展望2030年,小型船舶綠色動力關鍵技術有望取得更大突破,船舶裝備智能技術水平將明顯提升,小型船舶綠色智能標準規范體系基本形成,綠色智能小型船舶設計、建造、配套和運營企業培育形成,將有力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論壇同期召開2024第十一屆廣州國際海事展,300多家參展企業,展示海事產業鏈各環節的最新成果,涵蓋造修船、海洋工程、航運、海洋風電、海洋石油、港口設備等領域的創新產品、技術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