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業進入“超級周期”,船廠面臨哪些風險?
當前,全球造船業已進入“超級周期”,越來越多的閑置船廠正在重新啟動。
業內專家表示,本輪造船產能擴張不僅是規模的擴大,而且是結構的變化,船廠應充分做好相關技術準備,以防范進入新市場的風險。
隨著新船訂單激增,自去年以來陸續有一批閑置多年的船廠重新啟用。
多家船廠重啟產能的最直接原因是新船市場的繁榮。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訂單量為678艘、1781萬修正總噸(CGT),金額為488.2億美元。
其中,中國船企接單428艘、1043萬CGT,金額達260.3億美元,無論是按艘數、CGT還是按金額計,中國船企接獲的訂單量都超過了全球新船訂單量的一半以上。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造船業經歷了長達10年的產能收縮與優化,而近年來新船訂單的激增,推動了新一輪的產能擴張。
中國船協秘書長李彥慶表示,環保海事政策法規正成為影響未來新船市場的重要推動力,船廠需關注短期內影響船舶工業穩定發展的風險,特別是要實現優質高效交船、安全有序生產以及供應鏈體系穩定。
同時,船廠還需關注船舶工業發展中的中長期風險,解決長期存在的低效制造和低盈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