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現場丨2023首屆廣東航運科技論壇
7月26日,2023第四屆中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論壇第一分論壇“2023首屆廣東航運科技論壇”,在廣州琶洲保利世貿博覽館召開。
論壇由廣東造船工程學會、廣東省航海學會、廣東省船東協會主辦,易站智聯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協辦,廣州市奧馳展覽服務有限公司承辦。
論壇邀請到了來自航運及上下游產業鏈的專家、學者、工程師及技術骨干、企業代表等300多人,圍繞智能船舶、低碳技術、智能航運高質量發展等議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促進航運科技與船舶新技術的交流合作。
論壇由廣州航海學院副校長畢修穎主持。
主持嘉賓:廣州航海學院副校長畢修穎
畢校長指出:在當前黨和國家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交通強國、航運強國,大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圍繞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23-2025全面建設海洋強省三年行動方案,圍繞廣州全面建設海洋強市,奮力打造世界一流、中國特色、廣州特點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工作部署,廣大的航運人員應努力為海洋強市、海洋強省、海洋強國等貢獻力量。
賀經理從全球航運業碳排放現狀與挑戰、船舶生命周期碳足跡分析、傳播低碳技術的發展與展望三個方面解讀,分析不同類型的節能減排方案的類型及其減排潛力,為船企節能減排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易總介紹了船舶航行腦工作機理、實施內容、技術路線、應用場景與智能船舶算法等,展示了航行腦的智能輔助航行、智能船體、智能機艙、智能能效、智能貨物、智能集成平臺、遠程控制傳播、自主操作船舶等多個先進技術,助力船舶智能技術全面推廣運用。
劉董提到,要實現我國船舶行業配套領域的數智化,首先要看所有的船舶動力和配套設備、所有的環節能不能實現數字化控制,以及故障的智能監測和能效管理的智能監測。
他從船舶裝備的潛在問題、傳感器數據和物聯網AI技術、船舶裝備智能監盤的研發、船舶裝備運行狀態智能監測方案的應用特點出發,為船舶設備健康評估提供了先進的數智技術。
魏總分享了綠色航運、水泥“罐式運輸”、改裝LNG動力等智能技術應用,并就航運高質量發展提出:如何培養標桿企業、充分利用船舶智能與低碳技術賦能、以及引進航運人才共創“綠色、低碳、智慧”廣東新航運等。
呂教授對航運業船舶綠色動力的需求現狀、關鍵技術、發展路徑、發展趨勢進行了講解與分析。
他以具體的案例、詳實的數據,助力船企進行綠色動力技術的創新。
秦經理表示,智能航運的基礎是智能感知,包括船舶姿態精確測量和高頻高精度航向輸出等,因此船用光纖羅經是智能感知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通過對比光纖羅經和機械陀螺羅經,展示了船用光纖羅經助力智慧航行及應用案例,助力推動新一代智能航行船舶技術研發應用。
論壇同期舉行2023第十屆廣州國際海事展。
展會匯集300多家船舶企業,集中展示修造船、海洋工程、港口、海洋漁業、水上客運、游艇、郵輪、深海養殖、遠洋漁業、海上風電、航運等領域的產品、技術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