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多家財經媒體發布消息稱,國內多個港口堆滿了集裝箱,有些港口的集裝箱甚至堆上了8層。
難道是中國外貿不行了?
01 集裝箱貨物需求出現下降主營中國到美國航線的美國航運公司Matson,近日公布2022年財務報告。報告顯示,雖然該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的業績好于預期,但該公司在中國的運輸量的確已經出現了減半。
Matson方面表示,下降的原因是隨著消費品需求減弱,零售商調整了庫存的原因所致。對于其海運業務,該公司表示,所有航線的集裝箱運量都下降了,其中,中國市場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7.2%。
疫情期間,全球供應鏈出現嚴重擁堵,如今,全球集裝箱貨物供應鏈的擁堵基本已經結束,被困集裝箱數量大幅下降,此外集裝箱周轉速度加快,這就將導致更多的集裝箱將不得不更快地流向碼頭、堆場。由此可見,目前的“空箱壓港”,實際上是在近三年集運市場“不正常”的繁榮后必然、且可預料到一定會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現象。
02 全球經濟將迎來復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月份中國官方PMI(采購經理指數)顯示,制造業PMI錄得52.6%,前值50.1%,同時這也是2012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非制造業PMI錄得56.3%,前值54.4%,也超預期54.9%。
分析認為,中國經濟修復超預期,主因經濟活動放開、各地方各企業全力拼經濟。美國集運公司Matson預測,跨太平洋航運市場將在2023年下半年后恢復需求。只要美國的經濟不出現硬著陸,那么中國的貨物出口量就將再次被提高。地中海航運MSC方面也認為,全球將迎來復蘇,不過可能需要先等幾個月。
航運業界普遍認為,俄烏沖突仍是2023年最大變數,如果沖突能夠早點結束,有助減緩通膨沖擊,加上能源危機緩解,看好終端購買力的緩慢回升。
同時,多位航運業者強調,集裝箱海運業最大問題是運力過剩。盡管面臨挑戰,但有業界機構預估,幾大聯盟、九大船公司2023年仍會賺錢。運力供過于求的問題,要靠船公司有效控艙,包括船舶降速、淘汰能效差的船、新造船遞延交付等,新增船舶不是同時一下涌入,在市況不好時,老舊船舶報廢量可能增加,掀起拆船潮,都有助平衡運力,支撐運價,避免虧損。
素材來源丨信德海事、海事服務網CNSS
聚焦船舶行業發展,關注2023第10屆中國廣州國際海事貿易展覽會暨論壇(簡稱:廣州國際海事展 ),2023年7月26-28日,與船舶人相約廣州琶洲保利世貿博覽館。
展會設船企展區、國際展區、船用設備及先進材料展區、船舶通導展區、海洋牧場展區、港口及航運服務展區、郵輪產業展區、郵輪(客船)內裝展區、海上風電展區,助力船企提升核心競爭力,經略海洋。
參展范圍:

參觀范圍:


掃碼預登記
2023年7月26-28日,廣州琶洲保利世貿博覽館一樓2號館,與全國船舶人相約2023第10屆廣州國際海事貿易展覽會暨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