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 | 廣東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進行中
9月28日,廣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解讀《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及廣東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組成“1+20”的戰略性產業集群政策文件。
其中,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立足于“穩”,每個產業的產值都在5000億元以上,具體包括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產業、先進材料、現代輕工紡織、軟件與信息服務、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和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關聯度高、鏈條長、影響面廣,對廣東經濟發展起到穩定作用。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著眼于“進”,每個產業產值在兩千億元以內,具體包括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與增材制造、數字創意、安全應急與環保和精密儀器設備,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
《意見》明確了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發展重點,是“20個行動計劃”的統領性文件,強化頂層設計,明確了到2025年的總體發展目標,即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增速基本同步,成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和穩定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不斷開創新的經濟增長點。而“20個行動計劃”是產業特色鮮明的具體工作指南,強化更具操作性的指導作用。“1+20”將作為“十四五”期間乃至更長一段時期指導廣東戰略性產業集群培育發展、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
廣東作為海洋經濟大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少不了與海洋新興產業相掛鉤,下面重點介紹的海上風電和高端海洋裝備材料將為“十四五”的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領跑的海上風電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將發展海上風電作為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和綠色發展的有力抓手,科學規劃開發項目場址,目前規劃的近海淺水區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并逐步建成并網。
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的目標是通過項目和高效開發來帶動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集海上風電研發、制造、運維一體的海上風電的全產業體系,打造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
在海上風電方面,廣東省將發展海上風電作為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和綠色發展的有力抓手,充分利用海上風能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基本建成現已規劃的淺水區項目,開展省域深水區示范項目,爭取國家支持建設專屬經濟區近海深水區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并出臺廣東省扶持海上風電發展的相關政策。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下一步廣東省將重點推進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進海上風電重大項目的開工落地,重點建設好已列入全省規劃的985萬千瓦的近海淺水區的項目,爭取在今年底建成投產200萬千瓦。
二,積極加快推動技術進步和成本的下降,重點圍繞著提升風力發電機組的發電效率以及創新風機基礎形式、推行海上輸電集中送出等方式,加快實現廣東海上風電項目的平價上網。
三,推動海上風電開發由近海的淺水區走向近海的深水區,推行規模化連片開發、創新開發管理模式,積極探索深遠海海上風電開發,進一步拓展我省海上風電的發展空間。
四,積極爭取國家對我省海上風電建設的支持,爭取國家將深遠海千萬千瓦級的海上風電基地落戶廣東,并配套資金支持等扶持政策,同時積極爭取將我省規劃的專署經濟區海上風電項目納入國家的規劃。
推進的高端海洋裝備材料
廣東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配套產業的短板是海洋裝備及相關產業發展的沉疴痼疾,而在這次的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中,廣東省或有意在新興產業方向進行彎道超車。在前沿新材料領域,廣東計劃建設先進金屬材料集聚區,構建珠江西岸和粵北地區為主的先進金屬材料產業集聚區,依托韶關、肇慶、湛江、陽江、云浮等地區,發展高性能鋼材;依托廣州重點發展粉末冶金材料;依托東莞、深圳發展高性能無序合金材料;依托佛山、中山、清遠、江門、肇慶等,發展高性能鋁/鎂合金及其制品,并突破先進金屬材料制備和深加工關鍵技術,開發高性能鋁/鎂合金材料及高質量高溫合金產品、金屬基復合材料等,以滿足汽車、電子信息、軌道交通、海洋船舶、航空航天等領域需求。
據悉,目前廣東省大力發展的鋁合金高速船艇、高性能船艇、豪華客滾船等船舶產品,對高性能鋼材、鋁合金等材料有著較大需求,而這次海洋裝備材料在新興產業方向的發力正契合了目前廣東高端船舶產業的發展方向。此前,省內船舶企業均需從省外采購、甚至國外進口相關材料,成本高昂。
“1+20”政策文件把握戰略性產業集群全局性問題,落實新發展理念,突出抓創新、強主體、拓開放、促融合,促進產業由集聚發展向集群發展全面躍升,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并對細化領域發展重點提供指引。此政策計劃的實行將使船舶事業受益,推動船舶事業進一步全新的發展。
素材來源于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國船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