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秦皇島港開啟轉型升級新篇章
秦皇島港/河北新聞網圖
近日,新華社發布題為“百年秦皇島港:跨越70載的奮進與變遷”一文,講述自新中國成立后,承擔著“北煤南運”重要使命的秦皇島港,不斷提升港口物流效率,全方位開展綠色生態港口建設,由單一“能源橋頭堡”逐漸向國際知名旅游港和現代綜合貿易港轉型升級,開啟港口轉型升級新篇章。
01
港口累計運輸煤炭約44億噸
秦皇島港自近代開埠以來,距今已有121年歷史。新中國成立后,承擔起“北煤南運”的重要使命,如今已是世界上散雜貨運輸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1959年,秦皇島港與鐵路秦皇島站共同開創了路、港“一條龍”運輸大協作。次年,成功將7號泊位改造成第一個半機械化裝煤泊位,提高了裝卸效率。1973年,國務院發出“三年改變港口面貌”的號召,并將秦皇島港列入首批國家重點發展建設項目。經過三年建設,秦皇島港新增生產能力1415萬噸。
秦皇島港/河北新聞網圖
1978年12月,秦皇島港煤碼頭一期工程列入我國“六五”期間108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1983年,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施工,裝卸設備自己制造、安裝的大型煤炭輸出專業碼頭建成,從此確立了秦皇島港作為國家能源輸出大港的地位。
港口吞吐量從1949年的23萬噸到2001年的1億噸,秦皇島港用了52個春秋;從1億噸到2億噸,只用了5年。改革開放至今,秦皇島港累計運輸煤炭約44億噸,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晴雨表”。
02
以環保為生命線 打造綠色港口
秦皇島港將綠色發展的主線貫穿到港口建設、生產、運營全過程。在原有翻車機干霧除塵、堆場四季灑水、改進大機灑水、防風網抑塵的基礎上,完善提升相應環保設備設施,減少粉塵污染;皮帶機實現全線封閉,與穿梭于堆場的灑水車、吸塵車和霧炮車形成全方位的粉塵防控屏障。
秦皇島港/河北新聞網圖
建立覆蓋整個港區海岸沿線的“灣長制”綜合監管體系,開展海岸沿線環境衛生集中攻堅整治,全面提升港口海岸沿線環境狀況。去年11月,秦皇島港首套高壓岸電設備在煤五期905泊位成功為“神華538”輪接電,標志著秦皇島港已具備使用高壓岸電為船舶供電的能力,在綠色低碳港口建設上邁出堅實一步。應用“大智移云物”推進環境信息平臺建設,在東西港區各搭建一套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實現與秦皇島市同步監測高標準運行。
03
發展新業態 開啟轉型升級新篇章
位于秦皇島港西港區內的西港花園,早已告別煤炭裝卸的生產景象,成了一個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的休閑場所。一幢幢飽經風霜的工業建筑遺存點綴其間,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西港區的開發改造、率先轉型,開啟了百年老工業向綠色生態產業轉型的新引擎,昔日的“黑色”能源口岸將變成綠色生態岸線。
一年前,秦皇島港開通海鐵聯運國際集裝箱班列,為我國“一帶一路”建設增添了一條新的海鐵聯運國際集裝箱大通道,也為秦皇島港轉型優化帶來了新機遇。目前,秦皇島港除運營河北省唯一的國際海上客貨航線——秦仁航線外,也是國家進境糧食和水果指定口岸。
秦皇島港/河北新聞網圖
面對激烈的競爭和難得的歷史機遇,秦皇島港解放思想,加快由單一“能源橋頭堡”向國際知名旅游港和現代綜合貿易港轉型升級,積極打造成為“高端旅游、商貿金融、商務會展、總部經濟”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國際一流濱海新城區。
隨著海上貿易的日益興起,經濟全球化、產業多元化成為發展趨勢。港口作為運輸價值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已經超越傳統意義上孤立運輸節點作用,開始凸顯經濟屬性,其裝卸倉儲之外的物流、商務、金融等綜合服務功能被廣泛重視。值得一看的是2020第九屆中國廣州國際海事貿易展覽會暨論壇將邀請行業專家、學者共議港口發展,暢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期待與您共同見證港口轉型升級的新發展!
關鍵字延伸:船舶設計和建造、船塢和修船廠、船舶營運和管理、船舶登記和檢驗、船舶修理機械與設備、疏浚設備、導航和通訊系統、輪機工程和船用設備、推進系統/泵和閥、海洋工程、計算機系統、網絡和軟件、環境保護裝備和設施、起重和升降設備、海上貨運和物流、油漆和涂料、冷凍系統和冷藏系統、港口,碼頭設備和服務、港務局和碼頭作業公司、安全,救援和保護設備、海事出版、海洋環境和安全、船級社、船用燃料及潤滑油、港口及碼頭,港口設備、船舶融資、保險和經紀公司、船運物資及船用材料、貿易協會及咨詢服務